名称:成都旧志
册数:14册
大小:327.45M
格式:pdf
《成都旧志》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李勇先主编,成都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12月正式出版。
本次集中整理的成都舊志,收錄了有關成都市區和原所屬附郭成都縣和華陽縣的歷代舊方志,共三十種。根據舊志的內容,分爲專志、雜志、通志三大類。
(一)专志类
目前現存成都市區專志類著作共有十餘部,主要包括以下五類:一是人物志,如民國林思進等纂《華陽人物志》。二是食貨志,如民國修《成都縣食貨志》。三是名勝古蹟志,如清代何明禮纂《浣花草堂志》、民國吴鼎南編《工部浣花草堂考》等。四是寺廟志,包括清釋中恂修、羅用霖纂《重修昭覺寺志》,清潘時彤纂辑《昭烈忠武陵廟志》。五是書院志,如清張之洞撰《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清李承熙撰《锦江书院纪略》、民國修《石室紀事》等。清《浣花草堂志》是成都現存較早的專志類著作,内容分爲草堂建置沿革(包括源流、舊迹、勝概、碑碣等)、人物志(包括名人、群力、忠烈、僑寓、名媛、麗人、名伶、方外等)、藝文志(主要爲歷代題咏草堂的詩、文、賦、識、雜著等)、軼事、詩話等部分。民國十三年成都聯合縣立中學校編《石室紀事》,以編年體體裁,從漢景帝末年廬江文翁爲蜀郡守興建學宫起,到民國十三年六月三日成都聯合縣立中學開校二十週年紀念大會为止,再現了千年名校文翁石室的歷史演變。以上五類專志對於歷史時期成都重要的名勝古迹、文化教育機構、地方人物掌故、社會經濟發展狀况等作了專門、詳細的記載,爲人們進一步了解和研究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昭覺寺、石室、锦江、尊經書院史變遷,進一步開發成都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次整理的成都專志包括《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褰瓡杭o略》、《石室紀事》、《浣花草堂志》、《工部浣花草堂攷》、《昭烈忠武陵廟志》、《重修昭覺寺志》等七部。
(二)雜志類
成都雜志類著作,比較廣泛地記載了成都人文歷史、民情風俗、娱樂游宴、土特物産、飲食文化、詩文詞賦、書畫藝術等方面的内容,目前現存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成都文類》、《成都通覽》、《氏族譜》、《歲華紀麗譜》、《蜀遄V》等成都九譜、《成都導遊》、《成都市市政年鑑》等等。雜志類著作所記載的內容相當豐富,在很多方面可以彌補通志和專志類著作的不足。如《成都通覽》的作者傅崇矩在《叙言》中就說‘此書……可補志乘之缺略’。該書原名《説成都》,經過作者多年的實際調查寫成。書内所載百物名稱多從成都人平時口語,内容以實録爲主,舉凡山川、氣候、風土、人情、農工商業、飲食、方言、居家、事物,凡百物價目,水陸程途,靡不畢載,可謂當時的‘成都百科全書’。其主要目的是‘以實用爲主,期於雅俗共賞,故半用白話,以輔助普通之知識爲目的……官於成都者不可不閲,凡商界、學界、軍界、工界不可不閲,遊歷家、調查家、新聞家、舊派家不可不閲,幼孩、婦女能識字者均不可不一閲’(《叙言》),其中關於成都飲食文化的記載頗具特色,對成都當時各類菜品、菜名、製作方法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又如有關成都的詩文,成都舊志有藝文類,成都專志類著作中也收録了許多詩文,而雜志類著作中的藝文部分正可與舊志、專志相互參校、互爲補充。本次收錄的成都雜志類著作有《成都文類》、《成都九譜》(共九種)、《成都導遊》、《成都市指南》、《成都灌縣青城遊覽指南》、《新城都》、《四川成都第一次商業勸工會調查表》、《成都市市政年鑑》、《成都市市政統計》等共十七種,涉及成都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成都通覽》一書因巴蜀書社已有點校本出版,故此次舊志整理未將其收錄在內。
(三)通志類
成都通志類著作是成都舊方志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有價值的部分。成都通志類著作的編纂歷史悠久。我國方志之作萌芽於春秋,始盛於東漢。兩漢時期,各地方志見於記載的已達百餘種,或記述方國的歷史,或記載州郡地理,或叙論鄉黨耆舊,而益州地區尤其是成都撰述之風尤盛,方志可考者就多達二十餘種,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其中有八家《蜀本紀》、來敏《本蜀論》、常寬《蜀後志》等等歷史之書,有三家《巴蜀耆舊傳》、二陳《益部耆舊傳》等等人物之志。這些著作的問世,爲更加成熟的方志撰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可見成都方志的編纂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晋常璩正是在吸收巴蜀各種方志成果的基礎上,參考其他文獻記載,寫出了《華陽國志》這部規模宏大、内容廣博、體例簡括、取材精審的著作,它是中國方志編纂學發展的産物。《華陽國志》一書專列《蜀志》一卷,對成都人文歷史作了詳細的記載。《華陽國志》至今仍是人們研究成都歷史文化的重要參攷文獻。到了唐代,有白敏中、盧求所撰《成都記》、張周封《華陽風俗録》,五代杜光庭《續成都記》、僧仁顯《華陽記》,北宋有張緒《續謇镪扰f傳》、趙挕冻啥脊沤窦洝罚纤斡型鮿傊小独m成都古今集記》、范成大《成都古今丙記》、胡元質《成都古今丁記》、孫汝聰《成都古今前後記》、袁説友《成都志》,元代有費著《成都志》,明代有陳廷器《成都府志》、李勉《成都志》、彭韶《成都志》、無名氏《成都志》,清代有楊端的《成華合志》等等。遺憾的是,這些通志類著作早已散佚,僅見於其他文獻的零星引錄。現存最早的成都通志是明天啓元年修成的天啓《成都府志》,共五十八卷。該書分紀、志、表、列傳四大類,主要包括成都輿圖、成都總論、成都紀年、分野總論、山川志、疆域志、風俗志、建置志、賦役志、食貨志、水利志、鹽法志、驛傳志、錢法論、官守志、屬官守表、科第、歲貢表、名宦、人物、忠節、孝義、隱逸、僑寓、貞烈、仙釋、方伎等列傳,以及藝文志等内容,其中藝文志占了很大的篇幅,涉及成都自然與人文多方面的內容,成爲研究明代及其以前成都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參攷文獻。另外,它所涉及的地理範圍不僅僅是現在的成都市,還包括當時的簡州、漢州、綿州、威州、茂州等成都府路,‘寓内爲郡百四十有奇’(《序》),因此,該書也爲研究這些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攷資料,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清代以來,共修有五部成都通志,即康熙《成都府志》、嘉慶《成都縣志》,同治《成都縣志》,嘉慶《華陽縣志》,民國《華陽縣志》等。康熙《成都府志》記載範圍仍是當時的成都府路,史料豐富,並增加了帝王、帝幸、列王、流寓成都士人、歷代祥異、屯田、兵制、籌邊等内容。嘉慶《成都縣志》、同治《成都縣志》、嘉慶《華陽縣志》,民國《華陽縣志》均爲成都縣或華陽縣一縣之方志。這些志書的内容主要包括疆域分野、山川形勝、户口田賦、關隘津梁、水利堤堰、城郭公署、名勝古迹、學校選舉、祠廟祀典、風俗物産、門閭街巷、樓閣宫室、寺觀陵墓、茶鹽錢法、兵法武備、驛傳道路、官吏人物、忠節孝義、隱逸僑寓、孝友貞烈、仙釋方技、儒林文苑、歌賦風謡、金石藝文、經籍雜著等等,是研究清代中期乃至民國時期成都縣、華陽縣歷史的重要文獻。這次整理成都舊志,以上六部成都通志皆全部收入。
《成都舊志叢書》能够顺利出版,首先应感謝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學領導對舊志整理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謝參與整理舊志辛勤工作的各位專家、學者,感謝爲舊志整理付出艱辛勞動的各位工作人員和成都時代出版社編審人員。在成都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和試驗區建設的今天,但願《成都舊志叢書》的出版,能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希望更多的人關心成都、了解成都、研究成都,爲成都的建設和發展,爲成都的繁榮和美麗作出應有的貢獻。
附:《成都舊志叢書》總目錄
一、專志類
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 清·張之洞 撰 清碑拓本
锦江书院纪略 清·李承熙撰 清咸丰年间锦江书院自刻本
石室紀事 民國·成屬聯合縣立中學編 民國活字排印本
浣花草堂志 清·何明禮 纂輯 清道光七年刻本
工部浣花草堂考 民國·吳鼎南 撰 民國三十二年新新新聞館排印本
昭烈忠武陵廟志 清·潘時彤 纂辑 清雍正刻本
重修昭觉寺志 清·釋中恂 修 羅用霖 纂 清光緒二十二年刻本
二、雜志類
成都文類 宋 扈仲榮 編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氏族譜 元·費 著 撰 適園叢書本
歲華紀麗譜 元·費 著 撰 墨海金壺本
蜀牋譜 元·費 著 撰 墨海金壺本
蜀遄 元·費 著 撰 墨海金壺本
器物譜 元·費 著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刻全蜀藝文志本
錢幣譜 元·費 著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刻全蜀藝文志本
楮幣譜 元·費 著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刻全蜀藝文志本
蜀名畫記 元·費 著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刻全蜀藝文志本
成都周公禮殿聖賢圖考 元·費 著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刻全蜀藝文志本
成都導遊 民國·胡 天 編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成都市指南 民國·莫鍾駴 撰 民國三十二年鉛印本
成都灌縣青城遊覽指南 民國·徐德先 編 民國年間鉛印本
新成都 民國·周芷穎 編 民國三十二年鉛印本
成都市市政年鑑 民國·楊吉甫等編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四川成都第一次商業勸工會調查表 成都市工商業勸工會編 清光緒丙午刻本
成都市市政統計 民國·成都市政府秘書處編 民國二十九年鉛印本
三、通志類
天啓成都府志 明·馮 任 修 張世雍等纂 舊鈔本
康熙成都府志 清·佟世雍 修 何如偉等纂 舊鈔本
嘉慶成都縣志 清·王泰雲等修 衷以壎 纂 楊芳燦 續纂 清嘉慶二十一年刊咸豐重刻本
同治重修成都縣志 清·李玉宣等修 衷興鑑等纂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嘉慶華陽縣志 清·吳 鞏 董 淳 修 潘時彤等纂 清嘉慶廿一年刻本
民國華陽縣志 民國·陳法駕 叶大鏘等修曾 鑑 林思進等纂 民國二十三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