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大美敦煌 敦煌石窟艺术聚珍集
册数:3册
大小:129.73M
格式:pdf



大美敦煌 敦煌石窟艺术聚珍集共3 册。
PDF文献馆 (新网站在持续更新中,www.yunxishuzhai.cn)
一个专业提供PDF电子书自动获取平台。有链接失效 问题一定要添加下方联系方式,找客服补发链接!
名称: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
册数:10册
大小:1.45G
格式:pdf·
《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是200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元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造像记是现存石窟寺中保存数量最为丰富者,是龙门石窟文化艺术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早已为世人所瞩目。北京图书馆在馆藏石刻拓本中珍藏有清代和民国时期所拓龙门石窟石刻拓本两千余种,六千余件。这次整理以民国时期所拓《龙门全山造像记》为主,收录时间起自北魏太和十九年,至明万历三十八年止。是龙门石窟保存下来最详细的石刻文字档案,为研究北魏至隋唐以来的佛教、历史、文字及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名称:经律异相校注
册数:4册
大小:426.48M
格式:pdf
《经律异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成书于南朝梁武帝时期(495-529),共五十卷,另有目录五卷,对于文献学、汉语史和文学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书选取《大正藏》作为底本,辅以其他各本作为对校本,精心校勘,详作辨证,新加标点,再作注释,系首次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整理,极具学术价值。
目录
01
第一 序、天部上
第二 欲色天人天部下
第三 地部
第四 应始终佛部第一
第五 应身益物佛部第二
第六 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
第七 外缘佛部第四
第八 自行菩萨部第一
第九 外化菩萨部第二
第十 随机现身上菩萨部第三
第十一 随机见身下菩萨部第四
02
第十二 出家菩萨僧部第一
第十三 声闻无学第一僧部第二
第十四 声闻无学第二僧部第三
第十五 声闻无学第三僧部第四
第十六 声闻无学第四僧部第五
第十七 声闻无学第五僧部第六
第十八 声闻无学第六僧部第七
第十九 声闻不测浅深僧部第八
第二十 声闻学人僧部第九
第二十一 声闻行恶行僧部第十
第二十二 声闻无学沙弥僧部第十一
第二十三 声闻无学学尼僧部第十二
第二十四 转轮圣王诸国王部第一
第二十五 行菩萨道上诸国王部第二
03
第二十六 行菩萨道下诸国王部第三
第二十七 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
第二十八 行声闻道中诸国王部第五
第二十九 行声闻道下诸国王部第六
第三十 诸国王夫人部
第三十一 行菩萨道诸国太子部上
第三十二 行菩萨道诸国太子部中
第三十三 学声闻道诸国太子部下
第三十四 诸国王女部
第三十五 得道长者部上
第三十六 杂行长者部下
第三十七 优婆塞部
第三十八 优婆夷部
第三十九 外道仙人部
04
第四十 梵志部
第四十一 婆罗门部
第四十二 居士部
第四十三 估客部
第四十四 男庶人部上
第四十五 女庶人部下
第四十六 鬼神部
第四十七 杂兽畜生部上
第四十八 禽畜生部中、虫畜生部下
第四十九 地狱部上
第五十 地狱部下
附录一 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释宝唱传
附录二 引用书目及参考文献
名称:金华宗谱文献集成
册数:20册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大小:4G
格式:pdf
此稿汇集金华地方宗谱资料,是一部由宗谱组成的金华历史,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对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和研究金华丰厚的历史文化,研究地方名人的珍贵事迹资料,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此集乃刚刚出版收录图书文献877种,数亿文字,成书200册,并浓缩了浙江金华千年八婺文化的皇皇巨著——《重修金华丛书》中的一部,此稿汇集金华地方宗谱资料,是一部由宗谱组成的金华历史,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对于我们从一个新角度了解和研究金华丰厚的历史文化,研究地方名人的珍贵事迹资料,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目录
第一册 金华宗谱一
第二册 金华宗谱二
第三册 金华宗谱三
第四册 义乌宗谱一
第五册 义乌宗谱二
第六册 东阳宗谱一
第七册 东阳宗谱二
第八册 东阳宗谱三
第九册 东阳宗谱四
第十册 东阳宗谱五
第十一册 东阳宗谱六
第十二册 兰溪宗谱一
第十三册 兰溪宗谱二
第十四册 永康宗谱一
第十五册 永康宗谱二
第十六册 浦江宗谱一
第十七册 浦江宗谱二
第十八册 浦江宗谱三
第十九册 武义宗谱
第二十册 磐安宗谱
名称: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
册数:30册
大小:3.2G
格式:pdf
2011年8月8日,作为中韩学界合作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首发,中韩专家齐聚一堂研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韩国汉文燕行文献,是指历史上朝鲜王朝的使节往来中国明清两朝而留下的有关中国的文字记载。这些文献因形成时代的不同,分别以“朝天录”(明代)或“燕行录”(清代)为题,而学界一般习惯将其统称为“燕行录”。它们几乎都用汉字书写,留存数量大约有五百余种。 《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的编撰出版,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的一个学术合作项目。全书共三十册,收录韩国汉文燕行文献三十三种,选本最早为十五世纪末(明成化年间)的《飘海录》(崔溥),最晚为十九世纪末(清光绪年间)的《领选日记》(金允植),体裁主要为日记体、个别为诗歌体,同时也有少量珍贵的图像材料。这套丛书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并列入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的科研项目扶持 。
总目录
卷 首
序一 〔中〕葛兆光
序二 〔韩〕辛承云
凡例
第一册
锦南先生漂海录 崔 溥 撰
第二册
朝天录 郑士龙 撰
朝天日记 赵 宪 撰
第三册
荷谷先生朝天记 许 篈 撰
第四册
朝天录 尹根寿 撰
赴京日录 郑昆寿 撰
戊戌朝天录 李廷龟 撰
甲辰朝天录 李廷龟 撰
丙辰朝天录 李廷龟 撰
庚申朝天录 李廷龟 撰
庚申朝天纪事 李廷龟 撰
庚申燕行录 李廷龟 撰
第五册
朝天日录 崔 晛 撰
第六册
朝天录 李民宬 撰
第七册
槎行录 全 湜 撰
朝天记地图 郑斗源 撰
朝京日录 金 堉 撰
第八册
燕途纪行 麟坪大君李 撰
老峰燕行录 闵鼎重 撰
第九册
老稼斋燕行日记(一) 金昌业 撰
笫十册
老稼斋燕行日记(二) 金昌业 撰
第十一册
燕行录 闵镇远 撰
庚子燕行杂识 李宜显 撰
第十二册
一庵燕记(一) 李器之 撰
第十三册
一庵燕记(二) 李器之 撰
寒圃斋使行日记 李健命 撰
第十四册
桑蓬录(一) 姜浩溥 撰
第十五册
桑蓬录(二) 姜浩溥 撰
第十六册
北辕录(一) 李商凤 撰
第十七册
北辕录(二) 李商凤 撰
第十八册
湛轩燕记(一) 洪大容 撰
第十九册
湛轩燕记(二) 洪大容 撰
第二十册
燕行记事 李 撰
第二十一册
入燕记 李德懋 撰 随槎录 卢以渐 撰
第二十二册
热河日记(一) 朴趾源 撰
第二十三册
热河日记(二) 朴趾源 撰
第二十四册
热河纪游 徐浩修 撰
第二十五册
燕行录 白景炫 撰
燕台再游录 柳得恭 撰
第二十六册
蓟山纪程 李海应 撰
第二十七册
燕蓟纪程 朴思浩 撰
第二十八册
燕辕直指(一) 金景善 撰
第二十九册
燕辕直指(二) 金景善 撰
第三十册
领选日记 金允植 撰
朝鲜王朝遣使中国一览表
朝中历史纪年表(1392—1910)
书名及作者索引
名称:辑校万历起居注
册数:6册
大小:157M
格式:pdf
《辑校万历起居注(套装共6册)》内容简介:《万历起居注》一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大学学习史学史课程之时.那时已从谢国桢先生的名著《晚明史籍考》、陶元珍先生刊载于《文史杂志》第四卷第七、八期合刊(一九四四年出版)的《万历起居注》一文,以及其它有关史学史著作,得知中国自很早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为帝王记注起居,而现在仍旧存在的大部头的帝王起居注,乃是以《万历起居注》为最早,它为研究近五十年之长的万历一朝的历史,提供了数量很大的宝贵资料。
名称:贵州省博物馆藏珍稀古籍汇刊
主编: 王红光主编
出版时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7
册数:11册
格式:PDF
文件大小:2g
《贵州省博物馆藏珍稀古籍汇刊》精选了贵州省博物馆珍藏的贵州籍著名学者郑珍、郑知同、莫友芝、莫庭芝、黎安理、黎庶昌、傅汝怀等人的著作手稿及研究著作共计30余种,分编为11册影印出版。
通过本书,可以考见清代以来贵州学术大家名家辈出、学术人文研究繁荣兴旺的情景。《贵州省博物馆藏珍稀古籍汇刊》所选著作,以诸学术名家的手稿本及珍本、善本居多,也包括具有较高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的著作,如郑知同对于《楚辞》、《说文解字》等的研究手稿,郑珍著作残稿,黎庶昌诗赋原稿等等,都是兼具重要学术价值与文物价值的馆藏珍贵文物,学者多难得一见,素为学术界所珍视。
名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文库藏明清稀见史料丛刊
册数:6册
大小:618.9M
格式:pdf
大木文库所藏汉籍,可分为五大类:法律与法律史文献、判决与判牍、官制文献、诏令与奏议、土地人口账册。本丛刊第一辑共收入7种图书,分别是《仪真县鱼鳞册》、《吴江县鱼鳞册》、《总官内务府掌仪司所属盐山县南皮县沧州鱼鳞地册》等。本丛刊采用原版影印的方式,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平日不得一见的珍稀史料。
名称:洪亮吉(洪北江全集(全84册) 授经堂刊
时间:光绪3-5年
册数:84册
大小:2.28G
格式:pdf
《洪北江全集》是清代洪亮吉所著的杂书。
收有年谱、文章、诗词、日记和《春秋左传诂》等专著及历史地理方面的著作。其中《意言》二十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无神论的哲学思想。提出鬼神“不能祸福人”(《意言·祸福篇》),“人之命有短长,由人气禀有强弱所致耳”(《意言·夭寿篇》)等思想。其曾孙洪用憋于光绪五年(1879)刻成。
目录:
更生斋文集诗集.(12册)
卷施阁文集诗集.(14册)
春秋左传诂.(10册)
乾隆府听州縣图志.(20册)
补三国东晋十六国疆域志.(9册)
其他著作年谱等.(19册)